联合办公行业网站《Deskmag》每年都对全球联合办公空间的运营者和使用者做问卷调查,这份报告总结了亚洲联合办公市场和全球市场的异同。虽然没有中国市场的单独比对,但是考虑到中国大陆市场在亚洲市场体量中所占比例极大,其中的一些结论或许值得参考一二。
这份报告原版有120mb,我把它放在附件里;邮件里节选部分有意思的结论截图。
一、亚洲的联合办公空间工位数更多,面积更大,但是人均办公面积较小(7.8平米 vs 10.7平米)
二、因为亚洲的联合办公空间使用者多为企业雇员,大多数会员每天都使用空间(56% vs 38%),而且偶尔在空间外办公的会员比例也更低(57% vs 82%)
三、亚洲会员平均通勤时间更长(26分钟 vs 21分钟),通勤方式也更依赖公共交通和自行车/电动车
四、亚洲的空间运营方认为在政府行政程序上花费过多精力是最大的挑战,其次是扩张空间不足,再次才是吸引新会员
五、在吸引新会员的策略方面,亚洲的运营商认为举办社区活动和社交媒体宣传是最重要的渠道,另外亚洲运营商更愿意通过交叉销售的渠道伙伴提供折扣价,而不愿意提供免费体验日一类的活动
六、虽然独立办公室的比例在全球范围内都在上升,亚洲仍然有75%的联合办公空间中临时工位的比例超过半数
七、60%亚洲运营商认为自己的空间是盈利的,但是只有37%的运营商认为附近的“友商”也在盈利
另外,在联合办公空间的搜索优化方面,点点租最近为同一家伦敦的办公空间产品监测和优化方案。项目进展至今,我注意到其中一项举措对获客能力和成本的影响比较积极,就是在空间入驻率达到一定水平后,通过在已有会员中进行调研来对搜索受众进行更好的画像。
通过问卷或是空间App来调查使用者的1)个人信息,比如年龄,通勤方式,居住地,行业和职业信息等;2)在空间外的活动轨迹,比如参加怎样的职业拓展/教育活动等;3)对空间提供的各种服务/功能的使用度和黏性。
在收集和分析上述信息后,可以大致总结出几类会员的典型画像,再以此为出发点针对不同的受众和渠道设计内容和推广方案。 例如,如果空间的线下讲座活动在会员中反响非常积极,运营商应该在网站上添加讲座活动相关的内容,并且通过会员在社交媒体上扩散此内容,然后在细分渠道(如Facebook的定向广告)中精确把内容推到同会员拥有类似画像特质的潜在客户中去。